始于2012年,致力于檔案信息技術服務
檔案局(館)館藏檔案的存儲介質主要是紙張,輔助的存儲介質有磁帶、照片、光盤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館藏檔案的劇增,館藏檔案面臨著老化、破損、腐蝕、磁化及盤庫、流轉、統計、檢索、編研、利用、管理和維護困難等問題。
隨著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計算機應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信息化進程也不斷加快。作為信息化前沿的檔案部門,已經面臨著信息爆炸和技術變革帶來的強大壓力,如何變被動為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已經成為檔案部門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檔案工作者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利用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新的方法來管理檔案的重要性,正在努力通過檔案信息化融入整個社會信息化的進程,逐步改變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并向檔案的全電子化、多用戶超遠程、綜合性全方位集中式的現代管理模式發展,通過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使檔案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得到最充分的體現,由此保持和提升檔案部門的社會地位和價值。
檔案局單位在檔案管理過程中勢必產生大量的電子文件,如果這些有價值的電子文件得不到有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將出現文件散落、遺失、毀損的情況,造成事實上的“失憶政府”。保存歷史、維護歷史的真實面貌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有必要采取包括技術手段在內的一切措施來保存歷史、延續人類社會的記憶。
早在1996年4月,國家檔案局即把電子文件研究項目列入科技計劃,由此揭開了中國檔案部門對電子文件管理問題有計劃、有組織研究的序幕。1999年8月,國家檔案局組織的電子文件歸檔國標項目起草工作啟動,于2002年12月發布了《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GB/T?18894-2002),要求自2003年5月起在黨政機關予以實施。
檔案局(館)進行檔案數字化建設的必要性:
1.適應國家和地區信息化戰略的要求
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戰略的重要舉措。進入新世紀,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我國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迅速推進,電子文件大量產生,對檔案信息化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數字檔案館建設是國家和地區信息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納入國家和地區信息化建設中統籌考慮。
2.電子政務發展的必然需要
數字檔案館建設既是電子政務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知識經濟時代基礎信息資源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作為電子政務的一部分,數字檔案館為館藏檔案從庫存資源向信息資源轉化提供中間件和支撐平臺,為公眾提供檔案目錄和檔案原文的數字信息查詢中心,也為政府信息發布提供了一個統一平臺,有利于提高政府辦公的透明度,樹立現代化的政府形象。
3.節約政府管理成本的需要
電子文件相對于紙質文件,其保管條件、運作成本要求較低,建立數字檔案館能夠及時對個單位形成的電子文件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將比各單位的分散保管要節約大量成本,減少重復勞動,且易于專業化管理。
4.提供檔案利用服務的需要
社會廣大用戶對檔案信息需要量不斷增加,對于部分利用著要查閱這些檔案資料十分不便,他們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迫使檔案館這個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門必須盡快改變傳統的原始管理、檢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現代化、多功能的服務措施,使檔案館館藏的信息能及時、方便地提供給各方面的需求者。
5.提供檔案工作社會地位的需要
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將促使與之相關的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高新技術在檔案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從而將會促進檔案管理理論、檔案管理技術和方法的變革;并且通過最大程度地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發揮檔案信息的增值作用,徹底改變檔案館封閉、半封閉的狀況,從而實現檔案事業的跨越式發展,進一步發揮和提升檔案工作在信息化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數字檔案館是采用現代高新技術所支持的數字檔案信息系統,是檔案信息組織模式,代表的是一種信息環境和基礎設施構建,是超大規模的、便于使用的、沒有時空限制的?知識信息中心”。